有业内人士认为:始于 2014 年,未来 9-10 年将是 VC 2.0 的大时代。 VC 2.0 时代可以说是中国 VC 行业新一轮格局变化的开端,彼时中国的 VC 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 2014 年开始,越来越多成熟的 VC 投资人开始跃跃欲试,离开原投资机构并成立新基金,基于自己多年的投资经验和投资新逻辑开启新一轮投资人创业潮。 2014 年初,IDG 资本合伙人张震离职,并与同事高翔、岳斌联合成立新基金 —— 高榕资本,专注于新消费、新技术; 同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副总裁曹毅离职创办源码资本,专注新金融、产业互联网等赛道; 2015 年,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二海结束 12 年工作生涯,转而成立愉悦资本,专注 TMT 及创新消费领域; ... 在此背景下,2018 年,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前合伙人陆勤超与分享投资前管理合伙人苏震波成立专业医疗基金 —— 丹麓资本,专注投资早期和成长期创新型医疗科技公司。 “丹麓资本是一支典型的 VC 2.0 基金,我们资金 70% 投向创新性医疗技术,30% 投向创新药。目前,管理 2 支人民币基金,一期基金有 15 个被投项目,其中两个项目已经 IPO 过会,大概率会有 home-run 的机会;8 个项目完成新一轮融资;二期基金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半年内,已有被投企业估值上涨 3 倍多。回顾过去的 3 年,我们基金的 IRR 表现比较亮眼。” 陆勤超对生辉说,她是丹麓资本创始兼执行合伙人。 进入 2021 年,丹麓资本的被投公司进展频频。年初,放射治疗系统研发公司 Manteia 完成近亿元新一轮融资;接着是辅助生殖技术公司韦拓生物研发的首个国产玻璃化冷冻液和解冻液获批;数字医疗公司良医汇完成亿元级 C 轮融资;医疗器械研发公司至善医疗在无创减肥医疗器械领域获创新突破,实现国内首例可吞咽胃内球囊完全无创植入。 在此之际,就丹麓资本的投资逻辑和思考 “密钥”,生辉与陆勤超聊了聊。 陆勤超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5 年加入红杉资本中国专注医疗各细分赛道投资 13 年,加入红杉之前在医疗健康领域从事市场营销及项目合作等工作。 图 | 丹麓资本创始兼执行合伙人(来源:受访者提供) “回归到我们最擅长的领域” VC 2.0 时代,一方面多位明星投资人开始从综合基金中出来自立门户,大量 VC 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另一方面,2.0 时代的 VC 一定程度上开始聚焦细分领域,逐渐走向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通过分析欧美的投资发展历程,我觉得基金走向更专业化的垂直投资领域是一种大势所趋。2014 年以后,中国很多 VC 从综合基金之中裂变出来,或者是投资人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建立专业基金。” 陆勤超说。 在红杉资本中国工作 13 年后,陆勤超决定成立一支专业医疗基金。机缘巧合之下,与具有同样临床医学和市场营销背景的苏震波一拍即合,决定联合成立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的基金 —— 丹麓资本。 2018 年,正值 VC 圈里已经成立了多支专业医疗基金,很多综合基金也将医疗健康领域视为互联网之后下一个 “必争” 的赛道。因此,对于丹麓资本来说,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立丹麓资本之时,我们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 一是,做我们最擅长的事情,二是要实现差异化竞争。” 陆勤超感慨道。 陆勤超在红杉资本中国度过了十三年,所投领域标的一半以上均是医疗器械,包括健帆生物(300529)、新产业生物(300832)、奕瑞科技(688301)、稳健医疗(300888)等;新药研发方面投出了肿瘤免疫疗法公司 ARMO BioSciences(Nasdaq ARMO)、AI + 小分子制药领跑者晶泰科技。 苏震波在医疗行业拥有近 18 年从业经验,曾在强生等知名医疗外企担任管理人员。他在分享投资医疗基金期间,投出北京泛生子(Nasdaq GTH)、广州迈普等医疗器械公司,以及北京天科雅等创新药公司。 基于两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经验以及擅长领域,丹麓资本投资标的 ——70% 投向创新性医疗技术(医疗器械、交叉创新技术)、30% 投向创新药。 图 | 丹麓资本部分投资项目(来源:丹麓资本) 对于差异化创新,陆勤超分享说,丹麓资本成立即开始关注交叉创新,我们对于创新的追求是一种临床需求和产品创新的结合。一是针对存在临床需求、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领域,关注对这些领域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法的技术;二是关注产品或模式创新。以可孚医疗为例,这个标的并非技术壁垒有多高,关键在于其在广大家用医疗器械基层市场的下沉,这是一种创新型的营销模式,未来家用医疗器械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创新并非只是单向的,有时候创新的变革是创业者想出来的,有时候是创业者和医生共同碰撞出来的,基于临床需求出发,解决临床基础问题,这也是非常有价值、具有差异化的项目。” 陆勤超补充道。 丹麓资本的另一投资风格体现在以早期、成长早期阶段公司为主,以领投为主。“我们对于感兴趣的项目会果断下手,且一般都会以领投为主。” 投资 “密钥” 医疗健康产业被称为 “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近年来该领域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市场发展空间以及潜力巨大。 “我觉得中国的创新经历了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从 1.0 时代的‘me-too’跟随复制,到 2.0 时代的‘me-better ’开始进行创新尝试,再到 3.0 时代,追求原创性创新,包括 FIC、BIC 等。国外的基础研究进展更快,但是中国近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基于基础研究之上的产业化进展正在缩小与国外的差距。” 陆勤超说。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鼓励创新,推动科研机构和院校里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从源头、中间创新产业化、再到支付买单这一整条产业链的发展势头强劲。” 陆勤超补充道。 当前中国医药健康领域发展势头迅猛,创新型医疗器械和创新药更是呈指数级上涨趋势,投资创新也成为了投资机构的重头戏。 对于丹麓资本来说,当然也不例外。 基于其对创新的理解,丹麓资本对于标的公司的研判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看重单产品赛道市场发展潜力,重点衡量公司核心在研产品的市场空间。比如说该产品未来上市后其市场规模是否超过 20 亿人民币,是否有足够的利润率; 第二,确定产品赛道后,关注公司产业地位;产品要具有高技术壁垒,公司最好能排在所处细分领域前三,能领先其他公司 1-2 年。比如说,在创新药项目上,他们更看重产品管线特色、技术平台优势; 第三,看重团队背景。比如,是否有经验丰富、知识沉淀深厚的科学家团队、有运营经验丰富的团队;能否带领公司持续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第四,评估估值的合理性。 除了在投前做足调研工作外,丹麓资本也为被投公司提供后续的投后支持和帮助。 陆勤超介绍到,一方面,我们给予被投公司足够的发展空间,帮忙不添乱;另一方面,会对内部管理、发展策略提供建议、在关键节点与被投公司积极沟通、对接产业资源、帮助被投公司推进下一轮融资等。 “丹麓资本的 logo 很像一个呈三角形状的山峰,我们做早期投资,基本上是陪着创业者从山脚下开始向上攀登,直到攀登到事业的顶峰。” 陆勤超说。